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赴德国考察报告

发布日期:2021-10-11  

2010年8月26日至30日,由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机械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的岗位专家孙建设、曹克强和刘俊峰教授,保定综合试验站徐继忠教授,河北农业大学邵建柱、张学英和胡同乐副教授一行七人组成的考察团,应邀赴德国对拜仁州福来兴市和博登湖地区苹果栽培、植保、果园机械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考察。考察时间虽短,但考察团认为收获很大,现将此次考察活动的内容及体会作如下汇报。

一、考察内容

在为期4天的考察中,考察团先后参观了慕尼黑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Weihenstephan生命科学中心果树研究所、福来兴市(Freising)有机苹果生产果园和博登湖水果生产发展中心(KOB,Kompetenzzentrum Obstbau-Bodensee)等,在考察过程中得到慕尼黑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Weihenstephan生命科学中心前主任、国际园艺学会前主席Fritz教授、果树研究所Neumüller博士和博登湖水果生产发展中心栽培部长等的热情接待和旅德华侨张洪宾博士的大力帮助。

考察中了解到,德国的苹果总面积约48万亩,主要分布在两个集中栽培区,一个是南部栽培区,即博登湖周边(15万亩);北部栽培区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流域(10万亩),其余地区为零散分布。从发展趋势来看,苹果的种植面积在减少,过去的10年减少了11%。从品种来看,近几年新栽植的果园主要采用Gala、Braeburn、Fuji和Elstar等,一些老的果园多采用Jonagold、Golden Delicious和Boskoop等。从栽培结构上来看,已完全采用矮砧密植方式,果实基本不套袋。从生产方式来看,有机苹果生产占6~8%,其余均为综合生产。从近两年来,全国总产量为96.5万吨,平均亩产2吨。德国人均鲜食苹果约为17 kg/年,此外果汁消费量为人均12 L/年;德国本国生产的苹果主要为鲜食,尤其是规模生产的苹果,只有一些零星产区的果农将一部分苹果榨汁出售。

二、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栽培与机械方面:

1、栽培模式:果园普遍利用矮化砧木,建园密度为3ⅹ5m,和4ⅹ1.5-2m两种,前者选择以省工(降低劳动强度)为目标的矮冠改良小冠形,后者则辅以传统的细长纺锤形,即兼顾产量又改善品质。

2、土肥水管理:德国几乎全部果园实行生草,行内清耕或覆盖。绝大多数果园没有灌溉设施,自然降雨能够满足果树需要。但有些果园采用高畦栽植、铺设暗排水系统,以解决多雨积水问题。果园施肥每年1-2次,每亩使用N:P:K(10:5:5-10)复混肥7-10Kg,少量果园补施有机肥(颗粒撒施),没有开沟和挖坑施肥作业。

3、花果管理:壁蜂授粉已经成为常规措施,壁蜂释放量远远大于国内。疏果强度大,控制负载量已经成为生产者的共识,一般亩产量为2000Kg左右。疏果作业持续时间较长,6月中旬到七月下旬。

4、果园机械化:果园农事普遍实行机械化作业或机械辅助作业,园艺技术和栽培模式与机械结构和作业方式相互协调配合密切,树形多为细纺锤形,行间有1m—1.5m的间距且地头有横道适于机械方便通行,行间地表平坦且均实施生草,使机器行间作业时能有良好的牵引支撑通过性,车轮不陷不粘土。德国果园常用的机械主要有:风送弥雾打药机,割草机,作业平台,多节果品运送车等。结构类型多样化,其制造技术水平各层次均有,既有批量型高质量的产品,亦有按需自制或改装的机具。

5、市场与协作组织:目前苹果销售主要是通过农协,尤其是在集中栽培区;在零散栽培区果农自家出售方式越来越普遍,而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网络,客户可采摘和定期到农场购买。技术服务体系功能完善,省、市、农民联合组织都有技术员(技术顾问),运转高效。

6、科学研究:研究立项密切结合生产需要,目标准确锁定产业需求,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十分直接和便捷。例如: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矮化砧木育种、树形对比试验、砧木利用方式和砧穗组合试验、负载量试验、不同果园管理模式下的用工比较等。

(二)植保方面:

德国苹果上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黑星病、白粉病、火疫病、蠹蛾和蚜虫等。在这些病虫害中相对发生最严重的是黑星病,原因之一是德国苹果主产区年均降雨量在800~1000mm,有的地方高达1500~2000mm,而且温度也较适合黑星病的发生。如果在比较“干旱”的年份,白粉病会比较严重。火疫病在一些老果园发生严重,在博登湖地区,由于该病的发生,所有的老果园基本都毁掉了,现在均已替换为矮化密植新建果园。在虫害方面,主要是蚜虫和蠹蛾,由于气候的原因,一般发生很轻,即使个别果园或年份发生较重,但由于防治比较到位,所以一般不会对产量不造成任何影响。

通过考察德国苹果园的病虫害防治现状,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1、栽培措施得当,果园通风透光,不利于病害的发生;不盲目追求产量,大小年现象不严重;由于所有果园均生草,所以生物多样性丰富,对控制害虫有很大益处。

2、果园化学防治质量高、效果好。在考察当中了解到,德国果园每年普遍进行20次左右的化学防治,喷药时间和次数主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监测和预测预报,每种病虫害都有防治指标,技术顾问在生长季对重要病虫害进行监测,如发现达到防治指标,即通过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通知其服务范围内的果农进行相应化学药剂的施用,喷药的方式多采用弥雾式喷施,药剂均匀、附着性好。药剂种类高效低毒,在使用上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使得果品农药残留量保持在安全质量标准要求范围以内。

3、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采用性干扰技术预防苹果蠹蛾的发生。这种技术是通过悬挂含有高浓度性诱剂的方式在田间释放害虫的性激素,干扰害虫的交配行为,使害虫不能正常交配产卵,从而降低田间害虫的数量。一般每亩悬挂70个左右,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化学药剂的使用,是一种非常环保的防虫措施,在德国已基本普及(无论是有机生产果园还是综合生产果园)。

通过此次赴德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德国苹果生产管理技术的了解,同时也对德国苹果生产日趋省工、重视安全生产和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考察团一行在德考察期间业已探讨了借鉴德国苹果生产、科研和推广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研究计划,以最新实用技术成果装备我国苹果产业。

栽培与机械研究室 孙建设 刘俊峰

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曹克强 胡同乐

保定综合试验站 徐继忠 邵建柱 张学英

上一篇:网站调查,请您支持!

下一篇:苹果病虫害农药减施控害技术培训班在青龙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