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在自然界的长期繁殖过程中,感染并累积了多种病毒。目前世界上共发现30余种可侵染苹果的病毒。已明确能给苹果生产造成为害的有16 种,这些病毒不但破坏树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树体生长势减弱、树叶病变(产生花叶等症状)还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引起果树死亡。由于苹果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国际上对苹果病毒病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病毒检测鉴定程序,量化了苹果病毒病造成的损失。
苹果病毒病是苹果树的终生病害,给苹果生产造成持续严重危害。国际和国内已有研究表明,病毒病可对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1、苹果花叶病毒(Apple mosaic virus,ApMV ) ApMV 在世界各苹果主产区普遍分布的一种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受病毒侵染的砧木、芽和接穗等在嫁接过程中传播扩散,也可以通过病株和健康植株的自然根接传播。许多栽培品种对其表现敏感,如乔纳金(Jonathan )、金冠(Golden delicious )等。国外的研究表明ApMV不仅可造成苹果树叶片呈花叶症状,且可使感病品种的树体生长减少50 %,树干直径减少20 %,苹果产量减少30 %;国外研究还表明:ApM V侵染金冠(Golden delicious)、蛇果(Red delicious)、麦金托什苹果(McIntosh)分别造成46 %、42 %和9%的产量损失。Ap M V毒性株系侵染M9 、M15 、MM 104 、MM105等砧木系也可引起非常严重的症状。
2、三种苹果潜隐病毒〔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 (ACLSV)、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 )、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通常单独或混合侵染苹果树,而且混合侵染率高。潜隐病毒一般不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影响嫁接亲和性,以及苹果树的发育和产量,其严重度取决于侵染苹果树的潜隐病毒种类数目、病毒株系、砧木类型和株龄。其中,ACLSV 是世界性分布,能侵染所有的仁果和核果类果树,以及一些野生植物,是为害最大的一类潜隐病毒。
苹果树受到潜隐病毒侵染后2-3年内生长不受影响,但通常到第4年严重影响树体生长。金冠受ACLSV、ASGV 、ASPV 侵染后产量减少30 %,而且果面光滑度降低,与无病毒植株的果面相比非常显著。有研究发现:嫁接在M26 砧木上的金冠受潜隐病毒侵染后树干围长减少16 %,产量减少12 %。
3、锈果病等苹果类病毒病苹果锈果病、苹果绿皱果病是由类病毒引起的,造成果实形成锈果、花脸、斑痕、凹陷等畸形,而且,花脸果硬度增加,风味变劣,不耐储藏,致使苹果失去经济价值,造成100 %损失。其中又以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kin scar viroid , ASSV d )为害最为广泛和严重。必须清除病株才能控制病害的蔓延,严重危害苹果产业的发展和果农的增收。类病毒通过嫁接、介体昆虫传播,在果园中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植株间通过根接传播。目前栽培品种多数感病,幼果即表现症状。
苹果病毒病作为一种系统性侵染、传播性强、主要经苗木和嫁接传播扩散的病害,与真菌等局部发病的病害存在明显区别,一是多数为潜隐性发病,难以直接观察到症状;二是一旦被侵染,果树将终生代毒,会给果品生产带来持续性的危害;三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剂防治。
国际上对果树病毒病的防控,主要是采用无毒苗木和无毒化栽培的措施来实现。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等,经过长期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果树病毒病研究和防控体系,利用无毒苗木和无毒化栽培管理的防控措施,确保了苹果高产和优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苹果无病毒栽培已经成为现代苹果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先进技术。例如,美国建立了基于National Research Su pport Project5 (NRSP 5)的果树病毒病研究和防控体系,该体系依托美国农业部华和盛顿州立大学,联合其他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主要致力于帮助苗圃、果农和研究者获得无病毒苗木和无病毒化栽培。NRSP 5 利用热处理、茎尖脱毒等方法从病毒侵染的苗木中脱除病毒,获得无病毒材料,保证苗圃使用无病毒母本材料。
NRSP 5还负责检测果树病毒病、类病毒病以及其它一些重要病。害美国进口的苗木必须经NRSP 5检测确保无病毒病等病害后才能用于苗圃,农业部的专家每年要进行监测,确保母本材料无病毒。通过这一病毒防控程序,每年苗圃、果农和消费者获得的收益估计有2.274亿美元,超过其项目经费的400 倍。
澳大利亚建立了严格的进口检疫措施,针对苹果和梨上的3种细菌、21 种真菌、2种植原体、4种类病毒、3种病毒和1种不知病原的病害,应用常规生物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入境后检疫。对进口的接芽规定了接芽不能超过一年,而且必须在每年的11 月至第二年的2月进口,以便缩短检疫期。在第二个生长季节,完成病原检测确定没有携带检疫性病原后,进口材料才得以放行。
1、国内的病毒病发生情况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报道有5种,分别是苹果花叶病毒、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沟病毒、苹果茎痘病毒和苹果锈果类病毒。其中,苹果茎沟病毒已被列为检疫对象。这些病毒在各地的发生情况如下:
苹果花叶病毒在我国苹果产区分布非常普遍,而且近年来,大量栽植感病品种秦冠、金冠等,通过带毒苗木的传播扩散,一些果园的病株率高达3 0%以上;去年在北京、山西两地的果园调查发平现均发病率为30.04%,各园发病率为8-71.1%,病情指数为50 -100%,其中,个别新建果园的发病率已高达70 %。
潜隐病毒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均有广泛发生,侵染率在栽培苹果中达50 -80%。潜隐病毒对在圆叶海棠或三叶海棠砧木嫁接的果为树害十分严重,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目前我国大部分苹果栽培品种和矮化系砧木携带潜隐病毒,缺乏抗病性。据在北京、山西两地的果园调查发现所有被测样品均带有至少一种潜隐病毒,且复合侵染率高达60-100%,推测所调查的果园中潜隐病毒的带毒率在60-80%, 40%植株带有检疫对象苹果茎沟病毒。
苹果锈果类病毒引起的苹果锈果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以前主要在国光上,近几年在红富士上蔓延为害严重,造成花脸和凹凸不平果,个别果园发病率已达20 %。太谷综合试验站在2009 年工作快讯(第12 期)中报道果农反映红富士花脸病在山西祁县传播快极。
2、我国苹果病毒病研究及防控现状我国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初,对苹果花叶病、苹果锈果病等病毒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20 世纪8 0年代初,果树病毒病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始对果树病毒病进行系统研究,并制定了苹果无病毒苗木行业标准、苹果无病毒母本树和苗木检疫规程,在一些省份无病毒苗木的推广初见成效。但很遗憾,这一防控措施未能持续下来。近十多年来,果树病毒病的研究、检测和防控等方面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重大课题项目和经费支持。使病毒病成为制约我国苹果生产健康发展的隐性病害之一。
3、对我国苹果病毒病的防控建议目前正是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机,西北等其他适栽地区果园面积迅速扩大,一些主产区正在进行果园更新,如果病毒病得不到有效防控,可以预想十年后病毒病对我国苹果产业的危害程度。因此,建议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例子和经验,尽快采用无毒苗木和无毒化栽培管理的防控措施,加强果树苗木管理,提升我国的苹果生产水平。
由于无毒化栽培管理涉及苗木脱毒、脱毒苗的繁育、流通、购买及使用多个环节。鉴于苗木的生产周期长,病毒的侵染又具有潜隐性,无毒化栽培管理的防效要经过3-5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的现实情况,贯彻病毒病防控技术路线,必须要有技术监督、行政管理与激励政策等相关配套措施的保证,才能够得以有效实施,避免重走上世纪80 年代推广无毒苗未能成功的老路。因此,建议政府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调研、尽快启动苗木立法、出台苗木繁育规程及监督管理方法以及无毒苗木的栽培与使用的扶持与鼓励机制,及早消除病毒病这一制约我国苹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隐性因素。
发送:各苹果主产省农业厅、各功能研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秘书处 2009年3月13 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