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是我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山东省苹果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的15%以上,成为当地部分地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为深入了解沂蒙山区2008年度苹果生产现状,11月进入苹果主产区的沂源和蒙阴果区,在当地业务部门的配合下,随机选取10户不同规模的果园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所调查果园立地条件均为丘陵山地,平均户面积5.8亩;主栽品种均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主要为嘎拉、金帅、国光、红星等;平均树龄为20.6年,栽培密度为3-5米×4-6米;果园土壤管理均采取清耕制(其中2个果园在6年前分别进行生草和覆草,但后因为鸡啃食和草源缺乏而不再进行)。
1、果园农资投入情况。果园农资投入品主要包括肥料、农药、纸袋、电或油(浇水用)和反光膜等。
(1)肥料:主要包括有机肥(土杂肥)、复合肥和叶面肥,平均亩投入为1389元。其中有机肥(土杂肥)投入量平均占肥料总投入的30%左右(2007年全省调查结果果园有机肥投入仅占肥料投入的10%左右),种类主要包括成品有机肥、棉籽(麻子)饼肥、豆粕豆饼、家畜家禽粪等;施用量为25-50公斤/株;施用时间为秋季采果后一次性施入。复合肥的种类比较多,大多以三元果树专用复合肥为主;复合肥一般年施用2次,施用时间为套袋后和立秋前后,采取放射沟状施,每亩200公斤左右。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果园将有机肥(25公斤/株)和复合肥(每生产100公斤果施5公斤,另加入部分生物菌肥)一次性秋季施入,一年中不再施肥。
(2)农药:平均亩投入为878元,年内平均使用9次左右,使用习惯为清园1遍,套袋前3遍,套袋后到采收前5遍,个别果园用药达到13遍,少的7遍(但均早期落叶)。防治对象主要包括褐斑病、苦痘病、轮纹病病害和潜叶蛾、红蜘蛛,康氏粉蚧等虫害,生产中果农认为病害的防治难度要高于虫害防治,生产实践证明,防治苹果落叶病的最佳药剂是戊唑醇类农药,如果不使用,果园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落叶。果园喷药应用的主要机械种类还是简易的喷药装置,包括药池、药管、药泵等。
(3)纸袋:所有调查果园都进行了全园套袋,纸袋的种类绝大部分为双层袋(内红和内黑两种),纸袋价格每个为0.035-0.045元,平均亩使用量为2.6万个,有的果园达到了3.8万之多。平均亩纸袋投入为1112元,比2007年全省调查结果纸袋平均亩投入的不足600元高出了近1倍,主要得益于国家套袋补贴项目实施,果农已接收并采用中高档纸袋。
(4)电或油(浇水用):2008年雨水较多,好多果园都没有进行浇水,在调查的10个农户中有4户没有浇水,另外6户进行了2-5次浇水,平均亩投入的电费或油费为104元。由于地势和离水源远近的不同,在浇水上的投入差别较大,靠水库近的果园,亩投入仅40元,而距水库远、且地势高的果园,亩投入达到了260元。果农浇水习惯一般在套袋前、摘袋前和采收后进行。
(5)其它:其它投入主要包括反光膜等,亩投入为60元。
2、果园劳动力投入情况。在所调查的果园中都不同程度的有生产雇工。雇工主要用于套(摘)袋、采收和包装、施肥和浇水、以及授粉、修剪、打药等,平均亩用工投入为1003元。其中套袋和摘袋所占比例最大,每亩为408元;其次是采收和包装,每亩为373元;再次是施肥和浇水,每亩为207元;调查果园中仅有两个果园分别在授粉和打药进行了雇工,修剪均自己进行,没有出现用工。
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套袋、摘袋、采收、施肥等时间性强,大多采取雇工,而打药考虑到喷洒质量,基本都是自己打药,浇水和修剪基本上都是自己干,尤其修剪时间长,没有出现雇工。
据调查,2008年沂蒙山区的用工价格在40-45元/个,2007年为30-35元,2006年25-30元,不同农活用工价格不完全一致。如2008年套摘袋每个工日40元,施肥和采摘每个工日45元,在一般情况下男工比女工多5元左右。
3、果园收入情况。调查果园的平均亩产为4128公斤,不同农户的果品质量有差别,售价也不完全统一。平均亩收入为5817元,其中最高的果园亩收入达到8700元,最低的果园亩收如仅有3400元。这样的产量水平,相对于2006年和2007年,2008年果农的亩平均纯收入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是很大,2007年苹果价格虽然较高,但在当地是个小年,产量要低一些。
4、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调查中发现销售方式存在区域性差别,在蒙阴产区,大部分果农采收后即销售;而沂源产区,大多采收后经简单分级在当地租恒温库进行贮存,租用恒温库的费用为0.3元/公斤,而且连续多年习惯这样。销售渠道一般两个,一个是卖给当地的经销大户,春节前支付款;另一个是卖给来自外地的客户,现金结账。外地客户主要来自湖南、广东、福建等地。
调查中向农户和当地的业务人员了解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果园基础设施较差,尤其丘陵山地,土壤管理和施肥浇水、打药都存在用工较大的问题;二是果园多年大量结果,树势衰落较快,再加上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条件较差,好多果园随着树龄的增加,果个越来越小;三是果园品种比较单一,老果园面临更新,如何调整品种结构,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四是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果园鸟类日益增多,对果实的影响日益严重,预防鸟害也成了大部分果园亟待解决的问题。五是果园的投入还是不足,尤其是有机肥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六是当地缺乏水果批发市场,不利于果品销售,亟待建立有一定规模的果品批发市场。
1、关于树龄问题。被调查的果园,平均树龄在20年以上,树龄最大的为28年。而当地业务部门调查,沂蒙山区果园树龄结构基本为:20年生以上果园约占50%,11年至20年生树约占40%,10年生以下约占1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果园树龄到了20-25年以后,果园的产量和质量有逐年下降趋势,果园病虫害发生频率高。因此建议果园树龄达到20年生以上的果园,要考虑逐步调整,着手进行更新改造。
2、关于果园经营规模问题。在被调查的果园中,平均户规模为5.8亩。由于在主产区家家都有果园,不同年龄的农户根据自己的能力经营不同规模果园。有的果园经营规模大一些,平均亩雇工投入2000元以上。若园主年轻,雇工较少,若园主年长(60岁以上),就出现雇工。因此果园的经营规模应根据农户本身劳力状况,考虑以3-5亩为宜,除一般季节性强的农活外,大多农活自己干,在此基础上,在苹果主产区组建果农自已的专业合作社或经济共同体,积极更好的与市场对接,满足果农对苹果生产管理的需求。
3、关于投入产出问题。在被调查的果园中,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达到了1:3.23,最低的仅为1:1.53。投入产出比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树势中庸健壮且果园光照通风状况良好,做到了肥料的科学配比和使用,雇工较少;投入产出比的原因主要包括:树势较弱且果园光照通风状况较差,肥料虽然投入较大,但品种单一且以化肥为主,有机肥的用量少,雇工较多。因此果园的投入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做到科学肥水管理,做到树体健壮,才能有好的收益,
4、关于套袋问题。套袋已成为当前优质果品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苹果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用工价格不断攀升,但绝大多数果园还是进行了全园套袋,而且随着国家套袋补贴项目的实施,果农购买和使用优质中高档果袋的比例越来越高,相应的套袋果的商品率提高明显,相比于低档袋,果农的收益也明显增加。在当前情况下,尽管套袋果园投入中购买纸袋和套摘袋雇工的费用占了总投入的1/3以上,但目前看来短时间内还是生产优质高档果品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与套袋技术广泛应用不适应的是,整个配套的栽培技术,包括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土壤管理、病虫防治等,还是沿用无袋栽培的管理模式,因此建立与之配套的有效栽培体系是当前果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送:各苹果主产省农业厅、各功能研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秘书处 2008年12月11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