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分布:黑龙江2008年全省苹果面积83万亩,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半山区温凉湿润区,占50.18%、松江平原温凉湿润区,占28.67%、西部风沙干旱区占10.47%、克拜川岗寒冷区占6.94%,东宁盆地温暖和大兴安岭高寒等地占3.74%。
2、品种结构:黑龙江苹果的品种结构组成较为简单,栽培品种以金红为主,约为40万亩,约占总面积的48%,其次K9为16万亩、黄太平14万亩、龙丰、龙冠10万亩,占栽培面积的48%,其它大秋等品种占4%。
3、栽植方式与树形:黑龙江苹果园主要是乔化砧栽培,砧木为东北山定子,株行距4×5米、3×4米等;树形以主干疏层形、小冠疏层形为主。一般每户果农种植面积20-50亩,果园管理水平一般。
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是我国抗寒果树的生产发展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量少,湿度低,属于中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苹果产区年平均太阳辐射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3.6℃,年平均降水量542毫米,年平均湿度60%,≥10℃活动积温为2600℃左右,无霜期110-130天。
1、绿色果品,黑龙江省苹果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施用农药次数少,果品污染少,苹果营养物质积累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生物活性物质高,风味独特、浓厚,酸甜适口。为生产寒地绿色果品提供保障。
2、市场货架期互补性强,本地苹果大多是8-9月成熟,属伏秋果,与主产区的晚熟富士苹果相比,具有熟期和品种的互补特性,完全能够实现北果南运和出口创汇。基于这一特点,决定着黑龙江寒地优质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将占有一席之地,寒地苹果不仅抗逆性强,而且汁多味浓,酸甜可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3、建立出口俄罗斯苹果基地,地理位置优越,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有1500公里的边境线,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地缘优势突出。目前黑龙江省已有15个口岸对俄开放,生产的优质水果在俄市场倍受青睐,供不应求。金红苹果、龙冠苹果、K9等特色优势品种栽培面积占60%以上。靠近口岸就地建立出口水果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
目前,黑龙江省苹果栽培在商品质量、采后处理、包装、销售特别是加工增值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管理水平较低,低产果园的比例大。小苹果品种比重较大,个别地区还存在不顾种植区划盲目发展的问题,造成冻害严重,品质下降。一些果园草荒严重,病虫害也控制不了;部分果农不会剪树,不知如何利用冬、夏修剪方法建立合理的树型结构,达到壮树、高产、稳产和优质的目的;
2、基础设施薄弱。全省果园水利工程基础弱,可灌溉果园仅占总面积的5%左右,严重制约了果树增产潜力。科研推广体系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农村科技人才缺乏,影响科技成果转化。
3、果品产业化程度较低。一是缺少大中型水果加工企业,大部分产品属于自产自销的状态;二是果品贮藏能力低。目前贮藏水果的能力不足5%,采后处理、贮运设施不健全。三是没有形成本地区的特色和优势。产品的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缺少统一的品牌和协调管理的服务机制。
4、销售渠道不畅。由于果农缺少必要的市场供求信息和销售渠道,销售多采取自产自销的小生产状态,因而容易出现果实积压或卖果难问题。有的果农为了抢早上市,提前采收,影响果实的色、香、味,质次价低;采后未能按果实大小分类,影响了市场销售。
1、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稳定面积。按照优质高效栽培理念,在稳定传统品种的基础上,研发适宜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2、加快新技术的运用与推广。建立符合当地特色的高标准示范园,鼓励农业主管部门、科技人员、协会以及果农等参与示范园建设,展示一些新技术、新品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等。
3、在确保果品质量的同时,做好果品的营销工作,促进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依靠经营企业和销售大户,依托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建立产地批发市场,扩大产品的营销。另外,要采取有效措施,按照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招商引资使有实力的企业进驻黑龙江苹果主产区,推进苹果贮藏加工业的有序发展。
发送:各苹果主产省农业厅、各功能研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秘书处 2009年2月1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