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任务
    立足陇东南区域,针对“花牛”苹果产业中存在问题,重点开展如下工作:
重点开展苹果新优品种引进选育,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试验、集成和示范推广。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果农,接受咨询,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1、花牛苹果优质高效栽植试验示范:在天水市辖麦积、秦州、清水、甘谷、秦安等县区苹果发展重点区域,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元帅系3-5代苹果新品种,开展花牛苹果种植试验示范,提出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区域内农技人员和果农,形成大面积高产种植技术模式。
    2、花牛苹果品种选优及栽培技术研究:利用当地的品种资源,采取芽变选种等方式,选育出花牛苹果新优品种(系)2-3个,并总结提出相适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3、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将苹果生产中常用的疏花疏果、喷施果形剂、果实套袋、果树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园土肥水管理等技术有机统一,总结为综合配套技术,集成出有利于提高果品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示范推广。
    4、示范点建设及技术培训:在秦州、麦积、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川、礼县建立示范点26个,通过开展示范,提高果树产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每年举办各类形式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培训果农2万人 (次)。
    5、果园更新再植技术示范:重点开展高龄果园根际线虫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分布调查,筛选防治线虫药剂2—3种,土壤消毒药剂2—3种。总结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肥力,改善树体生长环境因子,总结出克服重茬障碍的有效手段 。
(二)基础性工作
    负责所在区域苹果新品种筛选与展示;苹果种质收集与繁殖;果树病虫情预测预报;生产实际问题和需求信息的调查和采集;产业技术研究、试验与示范。
    1、苹果新品种引进选育:建立品种试验园10亩。每年坚持引进元帅系、富士系、加工型苹果新品种10个左右,开展品种观察试验,筛选出5-6个适合本区域的苹果新品种,大面积推广。
    2、种质资源保存与繁殖:建立种质资源圃100亩,收集、保存、利用本区域内引进和栽植的苹果品种。应用组培快繁技术,繁育适宜当地发展的苹果优良品种苗木,建立规模化苹果无病毒苗木工厂化生产车间和果树无病毒苗木生产基地。
    3、天汪一号、天富一号新品种示范推广:对自育的天汪一号、天富一号两个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继续总结配套栽培技术,生产绿色高档果品。
    4、病虫情预测预报:综合分析病虫发生态势及气候因素,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向本区域果树重点乡村发放病虫预测预报信息。
    5、苹果产业需求调研与信息采集:负责所在区域的苹果产业信息联合调研,天水综合试验站负责在8个示范县(秦州、麦积、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川、礼县等)建立信息采集点。苹果产业需求和采集的信息包括:
  (1)基础信息联合采集:在苹果生产关键时期,按照统一安排,定期定点开展苹果生产联合调查。
  (2)专项调研:①针对苹果生产中的专项问题、病虫害、自然灾害等突发问题和一些影响全局生产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联合调研;②完成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安排的专项调研。
调研中发现的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要及时撰写成简报反馈给首席科学家、相关功能研究室和岗位专家,集中讨论确认后发布。
    6、产业技术联合试验与示范:
  (1)天水果园土壤养分和树体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对天水市五县两区不同类型的果园土壤进行全面调查,找出土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苹果在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树体营养状况进行诊断分析,确定缺素症。总结探讨干旱山地果园培肥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
  (2)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研究套袋苹果黑点病的病原、特点、侵染时期、发病条件,调查套袋苹果黑点病在天水苹果产区的分布范围、为害程度、为害率。筛选3—5种高效无公害杀菌剂,系统总结出防治技术。
  (3)富SOD苹果生产技术应用示范。引进SOD系列微生物制剂,建立示范园10亩,开展试验研究,生产出富SOD苹果。
  (4)苹果腐烂病等重点病虫害防控示范。做好苹果腐烂病、黑星病、锈病、斑点落叶病、蚜虫类、叶螨类等天水发生较重的病虫害的监测,筛选高效无公害药剂,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指导示范点果农进行有效防治。
  (5)苹果蠹蛾的监测与防控。开展技术培训,使技术人员和果农能够充分认识苹果蠹蛾及其危害。通过悬挂性诱剂等方式,在重点苹果产区设立苹果蠹蛾监测点,如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措施扑灭。
(三)应急性任务
    调查本区域内苹果生产季节性和突发性问题;完成首席科学家和岗位专家交办的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