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报
第61 期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2010 年9 月22 日
黄土高原优势产区早中熟苹果销售情况调研
产业经济研究室
8 月中下旬,体系岗位专家霍学喜教授带领团队成员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尹润生教授组成调研组,赴陕西乾县、洛川、富平、白水以及相关苹果重点生产县,就黄土高原优势产区早中熟苹果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生产及质量
2010 年黄土高原优势产区苹果花期虽然遭受低温、冻害等气候因素影响,座果率有所下降,但在相关管理部门指导下,果农采取了诸如果园灌水、树体喷水、果园熏烟、延迟疏花疏果等预防措施,总体上黄土高原优势产区的早中熟苹果产量、质量同去年基本相当,价格好于往年。
据调查结果测算,2010 年以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省为主的黄土高原早中熟苹果种植面积为245.71 万亩,占四省苹果种植面积的12.35%,其中挂果面积为176.91 万亩,总产量293.68 万吨。
早中熟品种以“嘎拉”、“美八”、藤木一号为主,种植面积为203.94万亩,占到早中熟苹果种植面积69.44%。在五年生新发展的早中熟果园中,“华美”、“早红”、“秦阳”等占主导地位,占到新发展果园早中熟品种的63%左右,并在河南苹果主产区、山西和陕西南部苹果产区、甘肃天水等地具有一定的规模。
据当地果业管理部门及体系试验站调查分析,去冬今春黄土高原苹果产区,虽然遭受了波及范围面宽的气象灾害,2010年挂果3年以上的早中熟苹果单位面积产量较2009年提高18.32%。其中河南三门峡地区、黄河故道产区受初冬强降雪及冻害、春季晚霜和降雪及花期冻害较为严重,单位面积产量减产33%左右,但总产较2009年减产较小,为9%左右;山西南部、陕西渭北高原东南部集中产区之间单位面积产量减产6%左右,总产量较2009年减产3%左右;陕西渭北高原西南部集中产区、甘肃天水集中产区灾害受损面积较小,总产量较2009年增加5%左右。
调查中发现,由于近两年苹果种植户重视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果园管理水平和产后摘选、包装、储藏等意识显著提高,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地区早中熟苹果果个较去年小,但色泽、可溶性物质含量等质量指标均有所提高。据在陕西宏达果业、陕西华圣果业和陕西乾县故城乡黑里苹果集散市场、陕西礼泉县姜村苹果集散市场调研,以及三门峡试验站、天水试验站提供的信息分析,黄土高原早中熟苹果商品率达到79%左右,比2009年提高9%左右。
二、销售状况
今年黄土高原早中熟苹果销售呈现出四个特征:
1、销售价格高。早中熟苹果价格较去年稳中有升,开盘收购价格高(果农门口价格),持续时间长,且相对稳定。早期(7、8 月份),嘎啦70#果收购价在6-6.4 元/kg,65#果约为3.6 元/kg;晚期(9月份),嘎啦70#果收购价在3.4-3.6 元/kg 之间,65#果为2.0-2.4元/kg;残次收购价为0.5-0.6 元/kg,但9 月下旬后,收购价稳定在1.0 元/kg 左右。国内一线大城市销地批发价平均在6.4-8.5 元/kg之间,零售价则达10-14 元/kg。
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技术措施间价格差异大。陕西宝塔区、富县、宜川县、洛川县、黄陵县,以及甘肃庆城区、镇原县、泾川县等地优质果价格达到8-10元/kg,较2009年高出35%,而陕西大荔县、浦城县,山西平陆县、临猗县,以及河南虞城县、孟州、巩义、灵宝县早中熟苹果品价格在2.0-2.4元之间,较2009年高出10-15%。陕西宝塔区、富县、宜川县、洛川县、黄陵县,以及甘肃庆城区、镇原县、泾川县等地,“红嘎拉”价格高出其他品种24%左右,而陕西大荔县、浦城县,山西平陆县、临猗县,以及河南虞城县、孟州、巩义、灵宝县等地,早中熟苹果价格较其它品种高出25%。
另外,果农技术选择、果园管理水平等对价格影响明显,如黄土高原产区套纸袋早中熟“嘎拉”、“美八”售价高出未套袋“嘎拉”、“美八”价格40%左右,在三门峡等地区套袋“美八”苹果的销售价格高出未套袋“美八”苹果售价的100%。
2、销售进度快。截止8 月底,黄土高原南部苹果集中产区“藤木一号”、“美八”等早熟苹果销售基本结束,嘎啦、红星等苹果销售已接近尾声。整体销售进度较快,9 月上旬黄土高原优势产区早中熟苹果销售已完成总产量的90%左右。
3、外地客商多。据调查,前来黄土高原优势产区收购早中熟苹果的客商较去年多2-3 成,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州、湖南、四川等20 多个省、市、自治区。以陕西乾县周城乡黑里村农贸市场(苹果为主的水果交易、集散、物流为主的农贸市场)为例,2009 年收购季节依托该市场批量、稳定收购苹果的客商64 家,今年则增加到81 家,市场交易非常活跃,日平均出货达600 吨。
4、国际国内市场两旺。与往年相比,2010 年黄土高原优势产区早中熟苹果收购佳节出现两种值得跟踪研究的现象:一是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超市、连锁经营商直接进入产地采购苹果。本次调查表明,超市和连锁经营商直接进入产地采购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货源、保障质量、降低交易环节和物流成本,为早中熟苹果直接进入高端市场创造条件。二是来自泰国、印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苹果进口商直接进入产地采购苹果,并委托当
地苹果贮藏、加工、运销企业代理加工,包括分级、包装、运输等代理环节,并且委托当地果商代理实现从果园到国内口岸(如青岛黄港、满洲里口岸、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从果园到进口国口岸的直通式运输或物流。调查表明,国外苹果进口商直接进入产地采购苹果和委托加工商采购,同样也是为了控制货源、保障质量、降低交易环节和物流成本。这两种现象似乎表明,我国的鲜食苹果产业链、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体会与建议
1、供小于求,需求旺盛。上一销售季节苹果库存已销售殆尽,市场断档,早中熟苹果需求旺盛、销售空间较大。加之,双节来临期间,我国早中熟品种所占比例小,产量小于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基于产季和销季均衡供求的思路,重视引导苹果品种及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苹果生产、贮藏、运销过程,建立促进产销衔接的苹果产业管理体系,应该纳入新阶段苹果产业发展建设规划。
2、产后处理有所提升,苹果质量得到保证。近几年,黄土高原苹果产区通过示范项目和标准果园的带动,多数果园管理得到强化,果品质量逐年提高。此外,受市场优质优价驱动的影响,果农尤其是果商普遍重视并不断改善苹果产后采摘、筛选、包装、储藏和运输等措施,苹果品质得到进一步保证。由此可见,按照果农产业工人阶级化的思路培养新一代果农,按照工业化的思路促进加工、贮藏、运销等苹果产业环节的发展,应该是新阶段提升苹果产业竞争
力及综合效益的关键。
3、产地品牌效应凸显,市场开拓能力增强。黄土高原优势产区(特别是陕西集中产区)的苹果品质出众,市场认可度高。随着产业发展,果农队伍有了分化与升级,多数果农从事专业化生产,而部分熟悉市场且有创业精神的果农涉足果品收购、交易、加工、信息服务、联系客商、开拓市场等产后环节。产业分工的深化与市场管理的规范,提升了黄土高原优势产区苹果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了苹果产业的市场辐射范围,增强了市场开拓能力。据产地经纪人反
映,多年的诚信经营给今年带来了许多新客商,销售市场明显扩大。
由此可见,按照果农+果农专业合作社+涉果企业的模式,强化品牌建设、重视市场营销、推进市场拓展,应该是新阶段促进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4、物价及要素价格普遍、持续上涨,苹果生产及经营者面临涨价压力。今年1-6 月份我国CPI 指数同比上涨2.6%,农产品价格普遍有所上涨,物价上涨环境对苹果价格提高具有推动作用。值得政府管理部门和业界关注的是,果品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正面临逐渐丧失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发展困境,而相对收益较低的农业产业要与相对收益较高的二、三产业争夺劳动力资源,其结果自然是农业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娴熟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业劳
动力价格逐年上涨,农产品价格正面临全面上涨的压力。在此大趋势下,苹果价格也会有逐年递增的态势。
5、细化果品分级,提升产后经营管理精细化水平。果商普遍认为,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存在不同品质苹果混装销售、果品销售分级过粗等产后经营管理粗放问题。建议引导果农进一步细化果品分级,分品种、分级筛选、包装、销售苹果,在保证果农获得分级定价收益的同时,降低收购商的筛选成本,并为苹果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品质和价格选择。
6、立项筹建果品交易市场,加强对苹果生产重点区域集散地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黄土高原优势产区绝大多数苹果生产县缺少苹果交易的专用市场,客商收购都要入村入户。苹果收购时间集中,且乡村道路状况欠佳,大量大型运输车辆在短时间内云集,苹果销售集散地经常交通堵塞,运输车辆挤占道路、相互影响,严重降低了交易效率。调查显示,在苹果收购高峰期,运输车进村装车至发车通常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建议政府重视果品交易市场建
设,在黄土高原优势产区苹果生产重点区域自发形成的果品销售集散地筹建果品专用销售市场,并加强道路、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
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发送:各苹果主产省农业厅、各功能研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
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成员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2010 年9 月24 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