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简报 > 正文

2010年技术简报44-山东省矮砧苹果生产现状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0-07-13  

技术简报

第44期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

2010年7月3日

山东省矮砧苹果生产现状调查报告

栽培与机械研究室 王金政 薛晓敏 路超 王桂平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也是我国现代苹果生产发展的趋势。推广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对于推动老果园更新、现代栽培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为全面了解山东苹果矮砧栽培的现状,进一步研究探讨矮砧栽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山东省果茶技术指导站和有关市(县)业务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山东全省苹果矮砧栽培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一、苹果矮砧栽培现状1、栽培面积

截止到2009年,山东全省矮砧苹果园面积28.57千公顷,占苹果总面积(319.92千公顷)的8.93%,其中中间砧面积28.22千公顷,占矮砧苹果总面积的98.77%,自根砧面积0.35千公顷,占矮砧苹果总面积的1.23%。

2、生产分布

2009年,全省苹果矮砧栽培分布,以青岛市面积最大,约8.53千公顷;其次为威海和烟台,分别为6.45千公顷和5.13千公顷(表1)。

苹果矮砧栽培面积较大的前10个市(县)依次是,胶南8.33千公顷、荣成5.93千公顷、巨野2.45千公顷、栖霞2.1千公顷、莒南1.75千公顷、海阳1.61千公顷、滕州1.25千公顷、莱阳0.8千公顷、定陶0.77千公顷、沂源0.67千公顷。

3、矮砧类型及利用方式

2009年,山东省苹果生产上应用的矮化砧木主要有M26、M9、MM106和SH系。其中,M26应用最为普遍,总面积约为27.35千公顷,占矮砧苹果面积的95.73%;其次是M9、MM106和SH系,分别占矮砧苹果面积的1.69%、1.37%和1.23%(表2)。

矮化中间砧苹果园,普遍采用八棱海棠作基砧,部分地区(主要是临沂)用平邑甜茶作基砧。矮砧苹果园品种以富士为主,占70%左右,其他品种有嘎拉、红将军、红星、国光、藤牧1号等(表3)。

4、栽植密度及主要树形

矮砧苹果园栽培密度各地间差异较大。青岛以3~4m×4~5m的株行距为主,烟台以2~3m×3~4m的为主,菏泽地区以2m×3~4m为主。矮砧苹果园所采用的树形,以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为主,树4形结构指标及整形修剪技术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异(表4)。

5、品种结构

矮砧苹果园的品种结构,以晚熟品种红富士为主,栽培面积为22.90千公顷,占76.65%;红将军等中熟品种栽培面积约4.43千公顷,占15.50%,早熟品种(代表品种为嘎拉、滕牧1号等)栽培面积为2.24千公顷,占7.85%。

6、树龄结构

山东省矮砧苹果园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的,15年生以上的占20.42%,11~15年生果园占32.25%。其中,烟台、青岛、临沂、枣庄15年生以上的果园分别占矮砧苹果栽培面积的49.19%、27.77%、19.50%、35.10%。菏泽地区是山东苹果栽培的新区,矮砧栽培起步较晚,绝大多数矮砧苹果园树龄较小,10年生以下的果园约占矮砧苹果园总面积的92.62%(表5)

7、产量结构

对全省不同地区、不同树龄阶段的矮砧苹果园产量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5年生的果园产量在1000~1800Kg/亩,6~10年生2600~3000Kg/亩,11~15年生2500~4500Kg/亩,16~20年生1600~4000Kg/亩,20年生以上的1500~2800kg/亩。产量最好的树龄阶段是6~15年生,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最高,以后产量逐渐下降(表6)。

全省矮砧苹果园的产量水平,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异,这主要与矮砧类型和品种组合、树龄大小、栽植密度、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有关。

二、矮砧苹果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苗木质量差、株间差异大:建园选用的矮化中间砧苹果苗,多为二年出圃的独干弱苗,生长较弱、茎芽及根系发育不完善、组织不充实,整体质量较差;矮砧苗木的基砧多为八棱海棠,种子实生苗有性状分离倾向,对嫁接其上的中间砧和品种接穗长势有一定影响,会造成树体大小的差异;中间砧段长度多不一致,致使苗木个体之间质量有较大差异;栽植时中间砧段入土深度不一,个体之间致矮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树势和树冠发育不整齐。

2、树形不适宜,整形修剪技术不配套:现有矮砧苹果园多沿用传统的乔砧密植技术,以小冠疏层形、改良纺锤形等为主,普遍实行低干、矮冠、密留枝、轻剪、长放、早结果的整形修剪措施,栽植后定干部位低,骨干枝级次多、主枝开张角度小,修剪时又不注意疏除竞争枝和粗壮分支、不注意培养中干优势,造成侧枝生长势强、中干优势不突出;进入成龄期的果树,容易产生结果部位外移、果园郁闭、产量和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几乎所有矮砧苹果园都没有实行支架栽培,由于根系固地性差,结果后容易产生树体歪斜现象。

3、果园肥力较差,结果树易早衰:多数苹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以清耕为主,施肥以化肥为主,有机肥投入和恢复性措施不到位,从而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低下(有机质含量在0.5~1.0%);矮砧苹果成花容易、花量大、结果早、前期产量高,但生长发育缓和、树势较弱,结果树易早衰。

三、发展建议

1、科学规划,适地建园:矮砧苹果树根系较浅、不发达、固地性较差,栽培上对肥水要求较为严格。因此,要根据全省不同地区土壤气候条件和不同矮砧类型的适应性特点,进行科学区划,选择在土壤肥力好、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建园。

2、选用优质大苗建园:一是完善苗木质量标准,建立标准化苗木繁育技术体系,提高现行矮砧苗木等级;二是建立现代化矮砧苗木繁育基地,实行优质大苗标准化生产;三是推广应用3年生带分枝的优质壮苗建园。

3、选择适宜砧木、规范栽植技术:在土壤肥力水平中等以上的地区,宜选用M26作中间砧;在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水条件好的地区,宜选用M9作中间砧。在肥水条件中等的旱地建园,栽植时中间砧露出地面1/3左右,适度深栽;在水肥条件较好地区,中间砧露出地面1/2左右。另外,生长势旺品种栽植深度可适当浅些,相反可适度深栽。对于M系和MM系部分砧木类型,对中间砧段必须实行培土保护。

4、实行宽行密植、支架栽培:栽植密度的确定,根据品种、砧木长势及土壤肥力来决定。长势较强的品种和砧木,采用较大株行距栽植;长势较弱的品种和砧木,采用较小的株行距栽植。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栽植密度也不一样。一般株行距为1.5~

2m×3.5~4.5m为宜,每亩79~111株。株、行距的比例为1:2~3为宜,达到宽行密植栽培。为使树体直立、不歪斜,保证全园树相整齐、立体结果,要实行立架栽培。

5、应用高效树形和相宜的整形修剪技术:适宜矮砧密植栽培的高效树形主要有细长纺锤形和高纺锤形。采取高定干、下垂整枝和冬、夏结合的修剪方法,简化修剪技术,减少结果枝级次,构建优质高效树体结构,为优质高效生产创造条件。

6、加强矮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引进、借鉴国内外已有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成果,进一步加强矮砧苹果砧穗组合试验,高效树形和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制度、优质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配套技术研究,建立现代苹果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7、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的现代化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示范园。

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发送:各苹果主产省农业厅、各功能研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

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成员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2010年7月5日印发

上一篇:2010年技术简报45-黑龙江省苹果生产状况调查通报

下一篇:2010年技术简报43-天水“花牛”苹果园受冻及结果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