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
近年我国苹果生产呈现出的几大变化值得关注
| | 整个苹果生产重心有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2000-2008 年山东苹果面积由800 万亩迅速下降到460 万亩,下降的趋势还在延续。同一时期甘肃苹果生产发展很快,近年由不到300 万亩发展到420 万亩,发展势头还在继续。甘肃平凉现有面积100 万亩,2015 年前要发展到200 万亩,2008 年发展38 万亩;庆阳现有苹果面积130 万亩,2015 年要发展到260 万亩;全省苹果面积将超过550 万亩。2008 年陕西苹果面积750 万亩,规划在延安等地发展山地苹果200 万亩,到2015 年发展到1000 万亩。山西、河南等地近年苹果面积也处于上升趋势。新疆、宁夏等地也在发展苹果产业。
苹果生产栽植优势区域有由低海拔向较高海拔转移的趋势。过去认为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最适栽培区域为海拔800-1200M,近年经过淘汰,800M 以下区域苹果园已经较少。陕西苹果过去北沿在延安,主产区域在铜川至洛川,近年有向北延移的趋势。据华圣出口苹果公司认为,陕西苹果延安4 县一区最好,特别是富县、宜川、宝塔区等地。甘肃平凉的静宁、庄浪等地苹果产业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1500M 区域,年均温仅8.5-9.5℃,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为14.5-16.5%,硬度8-10kg/cm2 ,酸度0.3-0.4%。庆阳地区苹果产区海拔也在1300-1500M 左右,年均温仅9.0-10℃ ,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为14.5-16.5%,硬度8-9kg/cm2 ,酸度0.2-0.3%。四川盐源县20万亩苹果园,主要集中在海拔2300-2500M 的区域,苹果品质好、产量高。
二、果园疏密改形在各地取得明显效果,果园密闭状况得到了一定缓解
我国苹果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初大发展时期,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目前我国90%的果园是按照此栽培模式建立的。此种栽培模式虽然对推动我国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由于果农对乔砧密植栽培技术掌握和执行不到位,加之该模式自身的缺陷,致使大多数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果园密闭,影响产量和质量,必须疏密改形,阳光树冠。2005年以来,全国苹果主产省均不同程度的大范围推广疏密改形技术,特别是陕西,这项技术推广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成效之显著是前所未有的。经过前几年的大改形,陕西和全国苹果主产区果园密闭状况得到了一定缓解,苹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目前看各地采用三种疏密改形方式。一是间伐:隔株间伐或隔行间伐,也有据密闭情况灵活间伐;二是落头、抬杆、疏枝:这是陕西前几年普遍采用的方法;三是瘦身:将大侧枝拉小于90 度,其上结果枝拉下垂,大枝太长回缩,目前在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和我省渭南等地有应用。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间伐是永久解决光线的好办法,但对间伐初期产量影响较大,群众普遍下不了手,舍不得伐;落头、抬杆、疏枝可以改善树体光线,但由于树冠扩展范围未能有效缩小,改形后树体生长几年,果园又会再一次密闭,必须再次进行改形;瘦身可有效减少树冠扩展范围,不会引起产量大起大落,枝拉下垂后反而可以增加产量,但树体容易早衰。各地应根据各地实际和果园树体生长情况,三种方法灵活应用。
苹果栽培制度在苹果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三十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矮砧密植是世界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90%的果园是按照乔砧密植栽培模式建立的,造成大多数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大力推广这一先进技术模式,对于推动我国苹果栽培制度与国际接轨,实现我国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苹果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10 余家科研单位在农业部948 和行业计划项目资助下,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从欧洲引进国际先进苹果栽培技术并经过充分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后,总结提出的适合我国大面积示范应用的苹果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模式的技术要点是:应用矮化砧木,采用宽行密植,选用大苗建园,设立立架栽培,高纺锤形整形与下垂枝修剪。该技术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果园结果早、产量高、果实品质优,树冠矮小、管理方便、节省劳动力,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经济利用土地,见效快,效益高。
2008 年农业部在陕西凤翔召开了国际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现场会,2009 年农业部将这一模式纳入全国09 年重点推广技术。2008年以来各地陆续建立了一些示范果园,大力推广这一技术。陕西凤翔县规划今后几年发展的10 万亩果园,全部按照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进行建园。陕西洛川延安果树试验场按照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建的4 年生果园长势良好。山东省列出专项,建立试验示范果园,示范推广这一技术。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陆续建立了一批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果园。甘肃庆阳一公司建立了150 亩SH 系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果园,目前长势良好;庆阳一果农用乔化砧建立的4年生果园,采用高纺锤形的整形方法,效果良好,4 年生树已大量挂果。
四、黄土高原苹果部分产区采用果园覆盖技术,果树生长结果良好
甘肃静宁年降雨仅450mm 左右,但苹果可溶性固形物高,硬度大,树体长势良好,亩产也可达5000-6000 斤,一个重要原因是果园土壤覆盖。覆盖的类型有:砂石覆盖、秸秆覆盖、塑料膜覆盖等,以砂石覆盖的砂田果园最为有名。静宁县砂石覆盖约5 万亩,庄浪县约3 万亩。砂石覆盖的砂田果园,地温上升快,果园温度变化大,昼夜温差大;果园相对湿度较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的果园较低,每年清园病原较少,果园病虫害发生较轻;土壤结构疏松,保水性能好。
陕西铜川部分果园,采用玉米秸秆覆盖,覆盖果园果实大小和品质及产量,明显优于未覆盖果园。
为此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提出“起垄覆盖沟灌生草土壤管理制度”,指导果园土壤管理。
对于旱地果园技术要点是:从树冠外沿投影处由行间向行内起土,在行内形成顶部窄下部宽, 内部高外部低, 截面近似于梯形,高10 厘米的垄,垄下部宽1 米左右。垄上可安装滴灌, 垄两边挖2条深约10~15 厘米、宽约15~20 厘米的排水沟(或排灌沟),以利于雨季排水,有灌溉条件在沟内灌溉。也可在垄上覆草(在垅带上覆盖15~20 厘米厚麦秸)或覆膜(在垄上覆盖黑色或白色地膜),行间生草(目前以三叶草、红豆草为主)。
对于灌区果园技术要点是:从树冠外沿投影处由行间向行内起土,在行内形成顶部窄下部宽,内部高外部低,截面近似于梯形,高10~15 厘米的垄,垄基部宽1 米左右。垄两边挖2 条深约15~20厘米、宽约20~30 厘米的排灌沟,雨季排水,灌溉时在沟内渗灌。
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垄上进行滴灌。垄上覆草(在垅带上覆盖15~20厘米厚麦秸)或覆膜(在垄上覆盖黑色或白色地膜),行间生草(目前以三叶草、黑麦草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