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苹果产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果实生理性病害也愈发严重。其中苹果苦痘病和木栓斑点病发病症状相似,不易区分,给果农防病治病造成了较大困难。因而,明确区别方法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苹果获得高产优质的可靠保证。
1、苦痘病(Bitter pit)。苦痘病是苹果在近熟期和贮藏初期发生的一种皮下斑点病害,大部分发生在皮下果肉组织的内部,初期不易识别,发病后期涉及到表面,这时果皮稍凹陷,呈灰褐色或绿褐色,红色果面处呈暗红色圆斑,有时呈不规则形,局部组织皮下果肉坏死变成褐色,呈海绵状或蜂窝状,病斑可扩大到直径1 cm,深约0.2-0.3 cm,坏死部位有苦味。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均有发生,果实萼端比其他部位易发病。
2、木栓斑点病(Cork spot)。木栓斑点病是一种在果树生长期发生的病害,其特点是在果肉中出现圆形坏死斑。低钙苹果果实发生非正常细胞分裂,导致木栓斑点病形成。此种木栓斑点病在冰糖品种和梨果中形成于果皮以下1.0-1.5cm的部位。在果实膨大过程中,病变区细胞不能膨大,因而果面略显凹陷。病区附近组织的代谢活性较强,在果实成熟前形成花青素,致使凹陷区往往呈红色。果实采摘后,病变不再发展。
3、二者区别。木栓斑点病与苦痘病症状相似,从外观不易区分。据福田博之在日本盛冈进行的研究,二者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辨。一是发生时期早晚。木栓斑点病发生在果实尚未成熟阶段;而苦痘病发生于果实成熟期和贮藏期。二是病区组织破坏程度和细胞大小有差别。苦痘病组织中细胞破坏程度比木栓斑点病严重,苦痘病病区组织中尚存的完整细胞,与周围的健康细胞大小无大差别。而木栓斑点病因其病变发生较早、病区细胞膨大受阻,因而病组织的细胞比四周的健康细胞小。三是病区细胞中淀粉粒消解与否。发生木栓斑点病病变后,其皮层组织细胞中淀粉粒消解;而苦痘病组织细胞内淀粉粒无变化,继续存在。
苹果果实上出现的上述异常现象,常统称为缺钙症或钙营养失调症。据调查分析,果实钙失调症与果实含钙浓度有关。从喷钙试验结果看,喷钙可使苦痘病减轻,但不能完全防止其发生。由此看来,果实含钙水平低,是发生苦痘病和木栓斑点病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诸多因素中,苹果果实中的含氮量,对发生钙营养失调症,比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都要大。苹果果肉中的氮/钙比一般在10-30之间变动。当氮/钙比为10时,果实一般不发生钙失调症;当氮/钙比达30时,多数情况下将发生钙失调症。
幼树比成龄树发病重,旺树比弱树发病重,果个越大发病越重。有机质含量低、置换性钙含量低发病重;地下水位高,渍水层出现氨态氮积累时发病重。幼果期和采收前降雨量大,苦痘病病果率提高。偏施和多施氮肥或在果实生长后期施用氮肥,都会诱发和加重病害。重修剪、强疏果及过度灌溉都会造成树体旺长、果实过大,影响果实内的氮钙比,加重病害的发生。
1、园址的选择。尽量避开地下水位高,排水条件差的地方,园内要有较好的排水灌溉设施。由于水分过多或水分不足引起的水分胁迫会加剧斑点落叶病和苦痘病。
2、增施有机肥料,均衡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酸性土壤(pH<5 .6),可通过以下方法改善土壤ph值:一是更换肥料。氮肥以尿素为主,磷肥改用钙镁磷肥,钾肥使用硫酸钾。二是土壤补钙。一般亩补施碳酸钙60-70千克,连续使用2到3年即可达到满意效果。三是控制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尤其在4-7月份尽量避免施用大量速效氮肥,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3、合理修剪,维持中庸树势。定期对果树进行修剪,适时疏除过密枝条,避免旺长或过度修剪,维持果树的中庸树势。树体的营养组织部分含有相对较高的钙离子,很少会出现不足,旺盛的营养生长会争夺果实所需的钙素。修剪过重和施用氮肥过量,再加上高密栽植,或果实负载过轻等,都会造成树体的旺长。生长调节剂可用来调节果树的负荷量,以达到延缓树势的目的。
4、疏花疏果,合理负载。负载过轻的树可能斑点落叶病和苦痘病较严重。在负载过轻的苹果树上,果实通常较大,钙含量较低,很容易引起低钙生理失调。若负载过重,通常不会发生斑点落叶病和苦痘病,但很少达到最佳大小,以及最大限度的利润。而获得合理果实密度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生产高质量的花芽。通过人工方法利用萘乙酸、西维因、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有效地疏除过度负载,促进产生较高质量的花芽,从而保持合理的果实密度以及均匀的果实大小,最终获得优质果。
5、钙喷剂的使用。树体喷施氯化钙可能是在苹果上减少低钙引起的生理紊乱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快捷的栽培措施。建议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叶面喷施6至8次氯化钙,喷施0.5%硝酸钙溶液或0.3%氯化钙溶液,氯化钙用量0.5至1.5千克,间隔20天左右为宜(可与克菌丹等杀菌剂混用),与杀菌剂混施可同时防治炭疽病等。
发送:各苹果主产省农业厅,各功能研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秘书处 2008年7月27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