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简报 > 正文

2009年技术简报79-技术选择对苹果农户生产收入变动影响调研报

发布日期:2009-11-01  

技术简报

第79期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 2009年8月11日


技术选择对苹果农户生产收入变动影响调研报

2009年 7月 5-31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岗位专家及其团队成员,在洛川县 10个乡镇,以问卷调查访谈、召开座谈、重点分析、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苹果农户技术选择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内容

调研内容涉及四个方面:果农家庭基本特征、2007-2008年果园投入与产出水平、苹果栽培管理技术和销售情况、苹果栽培技术的认知水平。以问卷形式共发放调查表 303份,收回 303份,其中有效问卷 298份。此外,在问卷调研过程中,还对当地的村干部、技术骨干、协会负责人、信息员、县果业局相关负责人、技术员以及经营效益明显、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户进行了重点访谈。

二、调研现状分析

1、农资投入和果园精细化管理情况

1)在农资施用方面:通过调查,果农年均施肥次数多为 2次,主要使用复合肥和氮肥;年均喷农药 6-9次,主要用于防治腐烂病、落叶病、棉蚜虫病,高度类农药使用次数少。受投入量与农资价格上涨因素影响,肥料、农药投入费用逐年递增,但增长幅度小。果质好、产量高的示范户、高收入户更注重肥料投入,化肥年均投入金额为 1000元/亩,农家肥年均投入达到 30-50公斤/棵。而一般农户化肥年均投入金额为 500元/亩,农家肥年均投入为 0-15公斤/棵。

2)在果园精细化管理方面:农户采用自然方式授粉和人工方式疏花疏果。富士果园全部实行果实套袋技术。使用的果袋种类主要是双层三色袋、纸袋、膜袋+纸袋,双层三色袋价格为 0.04-0.05元/个,纸袋价格为 0.03-0.04元/个,膜袋+纸袋价格为 0.02-0.03元/个。摘袋后摘叶和转果的农户低于 10%。农户普遍注重冬剪与夏剪相结合,精细化、专业化特征比较明显。土壤管理以清耕为主,果园生草(种植绿肥)、树盘覆草果园所占比率低。

2、农户劳动力和机械使用情况

被调查户果园劳动力投入量有逐年上升趋势,伴随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投入成本增长幅度较大。2008年农闲期间(如清园)日均劳动力工价为 30-40元,与 2007年同期相比上涨 10元。2008年农忙期间(如果实套袋)和精细化作业(如果树修剪)日均工价为 50-80元,与 2007年同期相比上涨 10-20元。果园生产中使用农业机械量较少,一般机械主要是打药机、拖拉机、旋耕机等。示范户、高收入户机械普及配套率高于一般农户。

3、农户技术信息情况

经过多年专业化生产,农户对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等常规技术已普遍掌握。调研发现,农户缺乏的技术主要是科学修剪、测土配方、农资识别和节约劳力技术。影响农户新技术应用的因素主要是对技术的预期收益、农户生产规模以及技术本身的适用性。农户技术信息获取途径主要为科技书刊/电视节目、邻居、亲戚朋友以及果站。接受技术培训多、政策扶持力度大的农户,其科技认知水平相对较高。

4、农户收入情况

农户苹果销售方式主要是客商上门收购。销售价格除受果实商品率影响外,还受地理位置、销售时间、销售方式影响。调研结果显示,2008年富士果品等级大于 75 #的售价在 3.2元/公斤以上的农户主要是典型示范户、地处洛川南部而果实成熟早的农户。粗放式管理或果实成熟晚、销售晚的果农,其同级售价多为 1.8元/公斤。生产收入低的果农家庭成员中副业经营者、打工者较多。

5、政府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情况

1)政府技术培训体系层次化。洛川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2-4-6”年度技术培训制度,即县果业局每年为乡镇果站技术骨干举办 2次大型集中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有机苹果栽培等前沿生产技术;乡镇果站每年为村(组)技术员组织 4次技术培训,重点培训

标准化生产技术。村(组)技术员为一般农户组织技术培训 6次以上,重点培训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等常规技术。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体系扩大了技术推广覆盖面。

2)示范基地技术推广服务内容多元化。县果业局在全县示范基地范围内采取技术员示范指导与强制实施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宣传推行“果、草、畜、沼、水”五配套技术,向示范户配置防雹网、诱虫袋、草种籽等配套设施,并给予沼气池、果袋等补贴。为推行果园改造技术,果业局技术员以示范园中心户为切入点,逐户逐园指导,并发给果园改造示范户补贴(2007年 10000元/亩,2008年 1000元/亩)。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苹果栽植劳动力匮乏和结构断层现象突出

苹果的生长特性要求套袋、摘袋及摘果等技术环节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内由人工完成。调查中却发现,60%左右苹果农户家中从事果园管理的劳动力为 2人,并且以 40-60岁的劳动力居多,青壮年多在外从事非农行业。由此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只使用自家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了精细化生产。二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抑制了农户雇佣劳动力的需求。以富士套袋技术为例,2008年果袋均价为 0.0375元/个,而雇佣劳动力套袋的工价为 0.022元/个,劳动力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化肥、农药等其它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幅度。

2、品种结构和销售方式不合理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市场预测能力,农户经营具有盲目性,一方面,丘陵沟壑区和平塬地区的农户均以晚熟富士系列为主,品种趋同严重。另一方面,农户缺乏苹果采摘、储藏、包装等产后技术,果品上市时间集中。在丰产期,苹果生产能力超出市场容纳能力,致使农户被动接受收购价格,影响销售收入。

3、苹果栽培新技术的资本投资匮乏

1)生产资金周转困难。长期投资资金不足是限制农户新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农户在果实采收前处于净投资状态,农户自有收入和短期信用贷款主要用于肥料、农药、果袋、用工等日常生产投资。由于农户自有储蓄少,长期信用贷款审批严格使得农户缺乏长期投资资金,影响果畜循环或树下机械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果园管理劳动力结构失衡。果园管理劳动力结构失衡体现在健康资本和教育资本两个方面。从事果园管理的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低学历化,受身体健康和教育程度的影响,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对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理解速度较慢,影响了科技对果农增产增收的推动作用。

4、有效技术供给不足现有技术供给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技术推广站提供的技术多为常规技术,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适应性,无力解决农户实际生产操作技术难题。而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其发展规模限制,提供的有效技术有限。二是科技推广人员的技术素质差异明显,缺乏传播新技术的必要资源和技术条件。在部分地区强制推广大改形

和挖改等新技术时,没有将新技术优势与当地果园生产管理等实际结合起来,而是为了“走形式,搞形象,采取一刀切”,使农户经济遭受损失,产生对新技术推广的抵触情绪。三是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强农惠农的技术扶持政策仅限示范基地村、骨干农户,示范辐射周围农户的作用有限。

四、对策建议

1、健全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体系。一是要由“以培代需”向“以需定培”转变。科学研究方面,应侧重于省力化技术的研发(如节省套袋劳动力的方法)。技术推广方面,建立果农培训需求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围绕新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操作问题,加强与农户的沟通交流,逐步推广。二是要由侧重扶持骨干农户向骨干农户与一般农户并重转变。适当给予一般果农资金、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既突出骨干农户的带动示范作用,又拉动一般农户对新技术需求,推动苹果栽培管理的专业化发展。

2、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水利、交通、仓储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宏观调控,建全优化金融信贷服务和政策性保险制度,为维护农户的经济利益、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保障。


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发送:各苹果主产省农业厅、各功能研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

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成员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2009年8月12日印发


上一篇:2009年技术简报80-“苹果种植户投入-产出效果”情况调研情况

下一篇:2009年技术简报78-洛川县有机苹果生产发展状况调研报告